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一战使中国知识界弃资改社
http://cul.qq.com/a/20140718/062009.htm
一战使中国知识界怀疑资本主义
究竟一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一战对中国最大的改变,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怀疑,而这个怀疑有正当性。所谓战争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急剧膨胀导致的结果,是因为德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后发国家,发展起来的时候,世界已经瓜分得差不多了,于是德国要重新建构世界格局。一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德国要挑战世界原来的秩序,这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中国重要的思想家严复对一战有很深刻的批判。严复说,一战一下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和全面问题给暴露了,一战导致西方世界只剩下“寡廉鲜耻”四个字。这是严复很重要的一个判断,他对西方观察的密度最高,因为给袁世凯整理资料。
一战使中国知识界走向社会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可以看到这些思想家对西方发展模式有过怀疑。但是中国也有个问题,就是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自我洗牌、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看别人不好就不要了,就另外找新的。恰恰在一战时,我们的路径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千不该万不该没有朝着资本主义,就朝着社会主义去了。这是1918年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最典型的情况是一战刚结束时,李大钊、陈独秀都对劳工的胜利表示了狂欢,甚至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应该很沉稳了,但他也觉得十月革命给了中国一个机会。所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战是一个高潮时刻。其实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一八七几年就知道,但是一直停留在学理范畴内,没有转化为政治事件。直到一战后,特别是后来的巴黎和会,我们又夸张了外交失败的遭遇,也没有反省,还对威尔逊大感失望,其实最终山东问题的解决还是美国人帮忙的。可惜我们只记住了仇恨,没有记住帮助这一块,于是社会主义就在这儿走过来了。
选择社会主义有时代正当性
一战时期,确实是中国意识形态的一个大转型期,中国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了。走过来之后觉得社会主义不应该有,但当年真的有它的正当性。毛泽东有一篇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讲中国为什么学苏联,学社会主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中国当学生向老师学了几十年,可是老师老打学生,这是中国背离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原因。二是从1918年到1920年代初期,中国人向往苏联的最重要原因,我觉得是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苏联。当时苏联处在列宁的新政策阶段,并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架构下的资本主义,有点像中国的改革开放,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讲,苏联的政治架构把苏联人民所压抑的能量给释放了,所以中国人的转型之路,成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毛泽东讲的这两个理由,对于我们理解一战后中国的转轨很有帮助。
http://cul.qq.com/a/20140729/032403.htm
马勇:这可能和中国文明形成史有关。在近代国家出现之前,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圈,而文化圈是一个文明体,慢慢使文化的边疆不断地扩大。清朝最鼎盛时,北方边界已经达到了贝加尔湖,南边已经越过的南海,今天讲的马六甲海峡有很多从大陆人飘洋过海去谋生,是这样一种文明体。所谓藩国,郑和所走的国家都是和中国建立藩国关系的,藩国的意思要回到孔子那里去,要“以夏化夷”,从最边缘的地方慢慢往主流文明靠拢,靠拢得差不多了,生藩变熟藩,成为文明的主体。汉唐之后,北部边境有突厥和匈奴,后来慢慢没了。几次战争,就加盟进来了,但仍然没有经过一个民族国家的建构。
中国文明就一个名字,大家共享。日本人说,中国文明正统在我们这儿,因为朱舜水告诉他们,文化漂流到这儿来,那边已经被满族人占了。朝鲜也有很顽强的心理,越南很长时间也是这个心理:中国文明就到我这儿来了。其实只要注意到西方现代文明传播学中理论,就有一条“中心文明”,中心文明在不断地变化,但中心文明到了边缘,反而不变,原样保留。比如现在到美国看到唐人街,保留的是清朝的。这可能扯远了,但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成,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次刺激。
腾讯文化:有一句话说,整个甲午战争,都是李鸿章一个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两位老师怎么看?
陈悦:这个话我是赞同的。所谓是李鸿章的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化的切口,虽然没有举国近代化,但也有局部近代化,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举国高层很少有官员干这样的事,有的见识不行,有的认为这有政治风险,没有人愿意干。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勇于任事”。李鸿章在全是阻力的情况下,把一个淮军好歹弄成一个半近代化的军队,同时建立起了一个好歹跟国际接轨的海军。到战争爆发时,清政府算一算全国能打仗的军队就这两支,你就上。
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人的觉醒
甲午战争被打败之前,中国办洋务的艰难到举国知识分子都反对的程度,基本上99.9%的人会反对。甲午战争之后,海军没有被撤掉,又开始建海军,陆军练兵。最大的变化是主办者恰恰是以前反对海军、反对练兵的那帮清流。清流开始练兵了、搞洋务了,这是甲午战争以后天翻地覆的事。不管他嘴上愿不愿意承认,都知道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走向世界的这一个方向。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转型是特别让人佩服的。我不知道现在中国人有没有那么大的心理承受力。圆明园大火烧掉后,我们用十年时间就敢跑到英国去买军舰。甲午战争把我们弄成这样,结果中国出现日本留学潮,以前都是留学西洋的。我们留学到日本的学子是一种什么心情?是不是得低着头走?但就发生了,很多人过去了,而且过去了,民主思想也有了,开始启蒙了。
所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好处是这点,让中国人知道没有回头路,回不去了。不可能像1840年被打败之后把墙修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被打败之后把墙修修好,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我们用铁甲舰去震慑日本,但1894年再也不可能这样干了。那时候中国近代化的国民渐渐出现。1895年甲午战争还没有打败时,中国社会热闹到什么程度?日本的近代新闻业从甲午开始,印杂志、报刊,大量报道,中国也一样。尤其到了甲午战争结束,社会上各种书、报刊,YY小说都有。有一本小说很有名,在1895年出来的,叫《梦平倭奴记》,做了一个梦说把日本天皇抓了,摁在地下,一觉醒来发现是一场大梦。全中国的人都在反思,本来不会关注这样的事务,但突然想这个事,所以甲午战争完全是中国人的启蒙。
奥巴马的伊拉克挑战
http://dajia.qq.com/blog/424285057123997
(一)伊拉克的越南化
由于ISIS迅猛席卷伊拉克北部,这股以极端宗教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新力量的崛起使奥巴马伊拉克撤军政策遭遇到历来最大的挑战,奥巴马政府被迫进行武力介入,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本次行动呈现的局势战略性意义深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奥巴马整个对外战略的成败,更远一些,则关系到自布什以来的美国中东与全球战略的得失。
2003年布什总统决定入侵伊拉克,以消灭萨达姆,推进中东民主,这一基于天马行空构想的战争政策当初即在美国国内受到很多反对,因为对于美国战略决策者来说,除了伊朗的现实威胁需要考虑和处理,大家没有说出来的更大担心是,投入美国武装力量去进行不同文化社会的政治改造,越南的教训和噩梦不可能忘却。
伊拉克目前的局势表明,2011年以来的撤军战略濒临失败最大危险在于,敌意力量很可能接管美国撤退后的伊拉克,最起码,撤军后的伊拉克即使不被极端敌视美国的力量接管,也可能由于这种力量的冲击而长期陷于混乱,即所谓索马里化,而在中东的心脏地区如出现索马里化的混乱,则美国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也一样要受到致命的削弱。
总之,军事胜利并不能弥补战略决策的根本错误:赢得胜利,却失去战争的越南教训。
(二)美国撤军战略与危机
奥巴马以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上台。在不能越南化的大目标之下,他规划了伊拉克的撤军政策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战后伊拉克石油生产的大量投资,这不仅是与美欧全球能源竞争的成果,实际上,这也是对美国撤军后伊拉克政策的一种实际支持。正是这种支持意涵使得美国能够接受,甚至乐于见到中国在伊拉克石油生产方面的产业竞争胜利。中国在国际政治战略层面与美国的伊拉克战略有很大的利益交织,而不是处于零和博弈状态。
奥巴马的撤军战略没有认真考虑伊拉克稳定的危机,也没有真正有效的防备,而伊拉克稳定内政和重建安全力量的努力效果很差,这才是新极端主义政治蓬勃发展的真正土壤,这与1975年的越南,1989年苏军撤出后的阿富汗,以及1995年美军撤出后的索马里确有极大相似之处。
然而,一切的算计,都是基于这样的环境和目标预判:太平洋之外不会出现大的危机,而伊拉克局势在综合的连环措施保障下可以得到稳定。问题是,现在这两点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才使得伊拉克的局势对奥巴马和美国来说成了战略性的危机。
(三)伊拉克危机牵动格局变化
乌克兰到克里米亚,最后到乌东南和MH17被击坠的系列事件打破了美国的战略计算。而本次伊拉克局势的致命恶化可以说对数年来日益成型的“再平衡战略”的最后一次打击。
从不久前结束的中美本年度战略与经济会谈看,美国已经显示出“再平衡战略”的调整迹象,首要的是在目标和任务优先顺序方面(Priority)把西太平洋局势后置,而把乌克兰等现实危机摆在政策和资源投送的前列。ISIS的出现会使这种战略调整更加必要,美国对牵涉东海与南海的的潜在危机更多会采取危机管控的措施,同时,军事的政策会由于资源的不足更让位于经济与外交的周旋。这些动态都与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极大联动关系。对于中国政府意味着压力减小,同时也是政策转寰的良机。
指望ISIS拖住美给中国“机遇”很短视
(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伊黎”(ISIS)恐怖组织异军突起、席卷伊拉克北部的时候,美国伊拉克政策“始乱终弃”的恶果已经完全暴露无疑。特别是斩首美国记者视频的传出,在让人们震惊于恐怖组织残忍的时候,也使得一些人更有理由嘲讽美国政策的失败。
或许还有人以为,对于受到奥巴马战略东移挤压、各方面也屡受美国阻遏的中国来说,这似乎也是坐看美国笑话的“良机”。如果伊拉克局势始终不靖乃至进一步恶化,被拖住大腿的美国不但难以顺利实施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甚至其霸权地位也可能因此而动摇。而中国,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
这种算盘打得不错,但只是战术上的高明。从战略上来说,则相当不智。
所谓战略,是指必须着眼于长远的利益目标,并有长远的政策规划设计。以此眼光观之,必须注意以如下事实:
1,美国可能被恐怖活动拖累,但不可能被恐怖主义打败,其实力与活力来自于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人口基础,以及其中散发出来的进取、创新精神与纠错、调整机制。以此评估,美国在较长时期内仍不会衰落。
2,基于上述估计,中美之间固然不能排除、中国甚至也要勇于面对与美国的各种竞争,但中国如要顺利崛起,就不能不探索与美国在世界上的共处特别是合作之道。基于形势、实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对称,没有中美之间的合作,美国可能只会感到诸多不便,但中国却会面临重大的发展甚至安全难题。
3,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不但是美国的威胁,也是中国的长远和重大威胁。一些人担心与美国人一起反恐会惹怒这些极端势力,但殊不知中国已经成为这些极端势力的打击对象(ISIS还声言要在几年内占领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退让无事于补,反而只会让恐怖势力坐大,留下更大后患。
所以,从战略层面看,目前应该是中美共同反恐的时刻,而不是嘲讽美国政策失败的时候。反恐不但有利于消除中国的长远威胁(极端伊斯兰势力),而且还能增育与美国的共同利益与互信机制,真正走出新老大国关系的一条新路。
哪怕从战术层面看,中国也要在这轮新的反恐斗争前面表明自己的态度。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中国迅速向美国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持反恐的立场。这有利于解除当时小布什政府的顾虑,将美国的全部精力投入反恐战场,中美关系也由此进入长达近十年的稳定期。当前,面临伊拉克问题的新形势,中国也应以明确的态度表明立场,主动推动中美关系向互信的方向转变。
当然,这并不意味中国全方位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更不是直接派兵踏上伊拉克战场。美国要得到中国在伊拉克局势方面的更大支持,双方必须就如下方面达成共识:第一,作为伊拉克当前局势的最大责任者,美国必须承担起反恐的最大责任,中国所起的作用只可能是辅助性的。第二,考虑到伊拉克问题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美国必须对这个国家承担长期责任,而不是把包袱甩开联合国或其他国家。第三,各方的反恐努力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中国可以尝试提供一些后勤、治安等辅助方面的支持,但努力应主要集中于中国有比较优势的民事与经济重建方面。
更重要的是,美国也必须认识到:要想取得中国的支持,让中国不做奥巴马口中的“搭便车者”,美国就不能在中国周边使绊脚、捅刀子。中美两国都是大国,既不像孩子一样意气用事,也不能被短见与误解遮蔽了自己的眼光。中美两国的利益与人民遍布全世界,已成为恐怖分子时刻觊觎的目标。只有双方携手合作,才能避免类似斩首悲剧不再发生。(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日本年轻人为何对前途如此悲观
http://dajia.qq.com/blog/421275125846776
日本政府发表2014年版《儿童与青年白皮书》,是一本包括年轻人生活意识调查的特集。在2013年11~12月,日本政府在日本、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7个国家,通过网络以1000名13~29岁的青少年男女为对象进行调查。《儿童与青年白皮书》认为:日本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将来是十分悲观的。相较老年人,年轻一代“幸福度”较低。
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幸福感?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对将来如此失望?其社会与文化的根源是什么?十分值得深思。
【日本的财富绝大部分在老年人手里】
在日本现存的金融资产1500兆日元中,其中60岁以上的占有60%,50多岁的拥有22.4%;这样,50岁以上的人占有的金融资产达到82.4%。另一方面,20-30岁的人仅仅0.3%。
日本是一个特别优待老人的社会,比如一个到了退休年龄的部长级国家公务员,可以拿到约1亿日元的退职金,还可以每个月拿到优越于普通人的退休金,并由于其曾在政府担任要职,可以疏通各种关系,因此一般都可以再就职,再拿一笔不亚于现职时代的非常丰厚的工资,日本人将此叫做“下凡”。其他国家公务员,也会由于精通政官两界的关系,经常会受到准国家企业或民间企业的聘用,而国立大学的退休教授,一般都可以在私立大学再就职,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企业的人退休后,也很容易再就职,拿到比较优厚的退职、退休金和优厚的新的工资,而随着日本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大量重要的职位被老年人占据,财富也渐渐集中到了老年人的手里,使年轻人无法对自己的前途乐观。
日本年轻人的贫穷,也是造成日本社会最大的社会问题---“少子高龄化”的重要原因。
“少子高龄化”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就是未婚者大量增加。
育龄青年的不婚,当然与多种社会因素相关,但是年轻人无力负担昂贵的子女养育费和教育费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现实的日本社会中,仍然是每5个男子中有一个,每10个女子中有一个终生不结婚。
【日本不允许年轻人“横空出世”】
日本社会的集团构成,用著名文化人类学家中根千枝的话来说,是一种“纵式社会”,是严格的上下主从关系,这种上下主从关系多层次地重迭而成整个社会阶层的结构。在传统的日本集团结构中,一个人进入日本集团后,要想达到一定的阶层,只有通过自己的顶头上司的青睐与提拔才可能实现。不允许年轻人“横空出世”,一夜暴富更不符合日本社会与经济的风土与习惯,中根千枝认为∶由于这种主从关系的严格,在日本的宗教团体和学术团体中,弟子是不能批驳师长的学说和观点的,在大多的场合只有消化与继承的份。
不仅在集团内部,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比如日本的大杂志一般都不采用作者自己投来的稿件,而是约有名人的稿子。想要成为作家的人,不能通过向多家杂志投稿的途径成为作家,成为作家的基本方式,是参加“文学界新人奖”等著名文学奖项的募集,得奖之后才能有杂志等向你约稿,就是说,在日本,你要想成为作家,首先需要一些权威人士--也就是评选委员们的点头认可,你这个未经加工的“圆木”,如果不从中规中矩的权威的“方孔”中钻过去,你出人头地的愿望基本上是一种幻想。当然你也可以去自费出版你的作品,但是由于日本大多相信权威,你自费出版的作品难以产生认同和影响,很容易出现“你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出版,但就是没有人来看你写的究竟是什么”的现象。
一些不能适应日本这一文化风土的年轻人,在日本社会会碰得头破血流。
如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打破各种限制,鼓励年轻人创业,鼓励优胜劣汰,他造成了日本社会贫富差别、首都圈与地方差别扩大,也造就了一批一攫千金、一夜暴富的具有前瞻性的人物和企业。如原“活力门”的总裁堀江贵文和原村上基金总裁村上世彰就是典型。
按照日本“序列意识”,日本对一个从低层做起,到了一定年龄家财万贯的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像村上世彰和堀江贵文这样玩玩股票、动动鼠标的年轻人一夜暴富,又在日本社会“横空出世”,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的人是无法接受的,日本人多数认为靠不断的辛苦流汗,长年奋斗得来财富才是正道,而把凭聪明点子和投机而一夜暴富视为歪门邪道。而代表“霞关官僚街整体意志”的检察机关,以“微罪重罚”的方式,逮捕了受到小泉盛赞的堀江贵文和村上世彰这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弄潮儿和幸运儿。
而在中国的集团构造中,上下前后的序列关系是有弹性的、有限界的,在传统的中国集团中,“长幼之序”或者一定社会地位的顺序虽然作为一种明确的礼节被遵守,但由于个人的实力和功绩,这种序列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中国古代从隋朝开始有科举制,它容许有实力的俊才突破严整的序列脱颖而出,尽管科举制有种种弊病,但在长期以来,它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发扬与继承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中国的宗教与学术集团中,甚至地位神圣的活佛等,也会从他的上座上走下来,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平等地争论宗教问题,而日本古代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没有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制度.
【日本的选举多反映老年人的意志】
工作和生活不稳定,使日本的年轻人多为生存奔忙,也使他们大多失去了对政治的关系与兴趣。
另外,在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就是相同的一张选票,所代表的权利的“含金量”有很大不同。在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将全国分成300个小选区,每一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但是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各个选区的人口数大不一样,如人口最多的千叶县第4区的选民为49万人;而高知县第三区的选民只有20万,高知县第三区的每一张选票的权利“含金量”是千叶县第4区的选民的1.99倍。欧美各国经常采取以动态的人口为依据改变选区等办法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但是日本在这方面动作迟缓,而现在日本年轻的人口多向大都市圈聚集,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老龄化上升趋势也比大都市圈快,这样,老人选票的权利“含金量”也就越来越大,这种社会结构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在政治家的政策上,使政策大幅度向老年人倾斜。
但是年轻人贫穷和不婚,使日本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人口减少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扭转,日本退休金制度的前提将彻底崩溃,高龄者医疗制度、护理保险制度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都将难以为继。
因此,日本年轻人对前途的悲观,不只是一种情绪,而是反映了日本所面临的相当深刻的危机。
日本的“纵式社会”所构成的群体文化,在大工业化的“第二次浪潮”时代,由于需要大群体的紧密合作的劳动方式,因此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需要个人大胆地独树一帜,横空出世地创新的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压抑个人创造性,强调集团意志的日本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而使年轻人能够安心于“纵式社会”的日本传统的“终身雇用”的体系也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崩溃,但“纵式社会”的“论资排辈”的无形文化却作为一种社会习惯,顽强地保持了下来,年轻人既无法重温“终身雇用”的体系中“千年媳妇熬成婆”的旧梦,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开辟新的道路又在无形的文化的网络中重重受阻,他们对前途的悲观,全在情理之中,日本整个社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为没有青年,就没有将来,拯救孩子,就是拯救老人。
赤瓜礁_南海位置,相比永兴岛向南推进了850公里:
台湾网友岛礁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0fe6601017fuv.html
永暑礁目前图片集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1042_16487.html
拯救美元的1980年代
http://dajia.qq.com/blog/409210067779056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通胀率达到13.5%的高峰,而美国国债支付的利率仅为11%,这意味着即使购买债券每年也会损失2.5%,外国资金也不愿意再进入到美元资产。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下狠心施行了铁拳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的11.2%,调高到1981年6月的21.5%。
沃尔克的铁拳货币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1982年,美国失业率超过10%(创下1940年来的最高水平),1200万美国人失去工作,大部分还领不到失业补偿;同年,有6.6万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创美国大萧条以来之最)。从1981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损失达 5700亿美元,陷入了深深的衰退。
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引发了史上最强的政治攻击,以及最广泛的抗议。由于高利率对建筑和农业部门的影响,最终导致负债累累的农民驾驶他们的拖拉机,到华盛顿特区示威,并封锁了“埃克尔斯”地标性建筑。因此里根总统在第二任期内,便毫不犹豫解除了沃尔克美联储主席的职务。
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接受采访时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最值得称颂的伟绩是控制了通胀。转眼到了1982年7月,通货膨胀率终于从13%下降到4%。在沃尔克的命令下,美联储首次在他的任期内下调了短期利率。几个月之后债券市场上扬了,而长期利率也下跌了;道琼斯指数也跟着从800点上涨到2000年的11722.98点。
沃尔克成为结束美国滞胀危机的英雄人物。连以对美联储苛刻批评著称的众议员罗恩·保罗,也毫不吝啬地给予沃尔克褒奖:“我与沃尔克之间的互动最多,他平易近人,比他的前两任主席更聪明,比他的后任格林斯潘和伯南克更智慧……如果我有权力命名美联储主席,我会选择沃尔克。”
重拳之下,美元当然是最大的赢家。从1980年6月到1981年8月,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价上涨了近35%。随着美元重新建立起金融市场和货币交易的信誉,人们不必再担心,哪天一觉醒来,美元突然间灭亡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主要盟国开始了新的担忧,认为美元变得过于强势,一度使整个欧洲大陆面临通胀压力,欧洲货币兑美元已经变得如此软弱,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一切商品,包括李维斯牛仔裤、耐克鞋,以及原油,都变得更加昂贵。
为了努力控制通胀,欧洲央行被迫将自己的利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反过来又推动其经济增速放缓。当时的联邦德国财政官员依然笼罩在魏玛共和国(在1923年,1美元价值100万马克)的恶性通胀困扰中,美元强势增长在这里引起了公愤。
当时的法国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表示,美元的飙升相当于另一次“石油冲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里根抱怨,“美元上升似乎不可阻挡了”,尽管她自认热爱自由市场,以及不屑政府干预市场,但撒切尔还是加盟了欧洲领导人的“合唱队”,要求华盛顿采取措施制止美元无止境上升。
其实,美元上涨的压力不仅来自欧洲,华盛顿也面临了同样的压力。美国出口商,尤其是汽车制造商,抱怨强势美元使自己的商品相比其它国家,失去了竞争力。经济学家还警告,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已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5%,如果再不减少可能导致经济压力。考虑到这一点,华盛顿同意讨论小组介入,阻止美元的上升。
如今,美元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美元的上下起伏,完全能够依据美国的需要而为之。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连连破了“历史新低点”。可有意思的是,美国境内的物价实际上没有涨多少。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成了全球的购物天堂,全球名牌全集中在那儿,价格却比原产地还要便宜,最明显的是汽车。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定价权掌握在金融霸权手上。
今天的全球化浪潮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美元脱离黄金和世人渴望持有美国货币。这种自由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尤其对今天的中国。美元贬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冲击了美国经济,实际上却让美国获益了。因为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国的外债也同时缩水,而各国所持有的美元也在贬值。
目前中国的美元储备最多,美元贬值就意味着中国资产大量的“蒸发”!最终获益的终将是美元,美国只须开动印钞机,拼命印制美元,就可以得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
与此同时,美国享受着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税等多种好处。美元特殊地位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也使得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同时却能通过贸易逆差,获得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全球早就“美元化”了,而美元化的趋势,又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朝鲜的经济发展比韩国强很多,那时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出来,同时朝鲜也在国际社会左右逢源。如今的朝鲜,“是一个没落的发达国家”,芭芭拉说,主干道两旁摇摇欲坠的输电线和锈迹斑斑的灯塔都在证明这个国家曾经的辉煌。
问=经济观察报
答=芭芭拉 德米克 (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
问:为了发展经济,朝鲜普通民众更期待南北统一还是内部改革?
答:目前有这样一个误区,虽然韩国官方的口号是希望朝鲜半岛统一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那样想。一旦统一,就会有大量的朝鲜难民涌入韩国,这会给韩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大家的工资会降得很低,劳动力会变得低廉,资源也会被分散,在这种背景下,大家是不愿意看到南北统一的。事实上韩国不怕朝鲜发射导弹进攻他们,他们真正担心的是朝鲜体制崩溃,大量难民涌入。
问:韩国民众是否关心朝鲜的发展?
答:诚实地说,韩国的年轻人并不是很关心,因为他们更想过自己正常的生活,他们目前的生活已经和西方人一样,富足而现代化。但就像美国的一句俗语里讲得,虽然这是一个成功的年轻人,但他楼顶的阁楼里,还一直住着一个疯哥哥,只要哥哥在,就没办法放松。我在首尔时,常常会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西方人有时提起朝鲜的话题,那些年轻人就会走出屋子,他们宁愿和你聊地产、电影甚至是性,但唯独不愿意谈论朝鲜。虽然他们嘴上不愿承认,但他们的表现总是透露出,他们想让那个疯子哥哥消失。年龄大一些的人,态度就不同了,因为很多人在三八线的另一边还有亲人,所以他们希望团聚。
一个很多人知道但却没有人讲的现实是,朝鲜目前存在的真正理由是许多强国都不希望朝鲜消失。韩国因为目前经济发展得很好,所以惧怕大量难民的涌入。中国希望保有一个与西方世界抗衡时的中间隔离地带,朝鲜恰好能够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对日本来说,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可能成为它强大的对手。而对美国来讲,朝鲜的存在更是它在韩国驻军的唯一理由。每个国家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想让朝鲜这个国家消失,这是纯粹的大国博弈的结果。唯一真正想要朝鲜政府垮掉的,其实是它本国的人民,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他们生活得太苦了。
问:所以你认为朝鲜最好的路是内部改革?
答:我觉得中国目前也很真心地想推动朝鲜的改革开放,因为朝鲜的经济发展了,也就同时减轻了中国很大的压力。事实上朝鲜目前的第三位领导人金正恩上台有着一个很大的机遇,他很年轻,三十岁出头,他不像他的父亲,金正日统治朝鲜很多年,也做了很多错事,人们觉得他简直是个罪犯,如果改革,他可能也要面临审判,而金正恩刚刚上台,人们不能因为这个国家的过去而指责他,他不用为朝鲜的大饥荒负责,他的手上还没有沾满鲜血,他甚至长得像他的爷爷金日成,那个被无数朝鲜人爱着的第一任领导人。所以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金正恩眼前的机会是空前的,他可以做很多事,但可惜的是从目前来看,他还没有任何改革的迹象,更多的他还是想通过核武器,通过军事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问:你觉得朝鲜对与金日成的宣传是一次成功的造神运动么?就像法国的路易十四。
答:其实他们的造神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基督教,所以他们会把金日成的头像放在基督教放置神的位置上,有一个神,后面是光芒万丈,包括它整个的图案和教义都很遵从基督教的模式,这也就是基督教在朝鲜被禁得非常严格的原因,因为朝鲜人如果对基督教有点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人把神塑造成那个样子。在朝鲜,被查出拥有圣经所受到的惩罚远胜于查到私藏色情刊物。
中国虽然也有和朝鲜犯过的错误类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中国经历过的很多错误已经被意识到并改变了,包括文革、大跃进,都在逐渐得到公正的评价,但这些事情在朝鲜却仍旧是进行时,一直延续,从未停止。
(作者:侯思铭)
http://dy.163.com/v2/article/T1374480682354.html#A5AN8UAF00964KO2
一名日本人非法测绘被抓
http://war.163.com/14/0907/09/A5HHONA600014OVF.html
也许你会疑惑,先进的太空摄影摄像已能把地面物体拍摄得比较清晰,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人还要偷偷来进行实地测量?“照片再清晰与位置在哪儿没关系,看得见不等于找得到。”
在实际测绘中,各国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和起算点,这些都属于绝密。因此,外国人就不可能利用我国已公布的数据来计算我国境内某一目标的准确位置,只能实地测量后,用他们的测量数据和GPS对照确定位置。
在军事管理区附近生活的群众,发现陌生人员有采集坐标等举动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或部队举报。
http://war.163.com/14/0919/17/A6H75BIB00014OVF.html
苏格兰公投强烈震动了西方世界,即使公投结果保住了英国的统一,它大概也不是一场“虚惊”,而是制造了整个西方体系晃动感的一次痉挛。
英国是西方代表性国家,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导致绝大部分殖民地的出走,但苏格兰公投威胁的是英国“本土安全”以及它的政治制度,它是近年欧洲主要大国中分离主义最猛烈的一次爆发。这不同于巴黎、伦敦由外来移民充当主力的大型骚乱。苏格兰公投直接展现了英国主流社会的分裂,挑战了“民族国家”概念的合理性,它是以“离婚”为目标的摊牌。对英国来说这场病不属于牛皮癣或阑尾炎,它是心脏病或脑血栓级别的。
这几天卡梅伦求苏格兰求到哽咽了,奥巴马等西方主要领袖也出来规劝苏格兰人,整个西方在一起挽救英国的统一,打击苏格兰公投对西方世界的示范效应。
东方也有分离主义,比如中印俄等都有,有些曾被西方国家作为政策工具无所顾忌地利用过。但现在看来,东方的国家观念更加稳固,法律和政治体系牢牢控制着分离主义的规模,社会道德体系也同分离主义誓不两立。英国自由主义式的做法如今展现了巨大不确定性。西方恐怕要重新审视分离主义的威胁,重构有利于反思“民族自决”的意识形态。
西方之外的主要国家克服了“阿拉伯之春”的冲击,有些问题即使没有答案,也形成比较有效的应对机制。东方及新兴世界分流了全球的机会,使西方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与东方相比,西方的实力和国际经济政治工具仍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西方在失去自我改革能力,它们似乎把宝押在东方出问题上,期待东方的重大变故帮着重启西方好运。
不能说东方会从此时来运转,东方的困难仍将继续,但东方的耐心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胜出。因为东方的活力扎根于各自社会的勤勉,以及它们通过过去惨痛代价积累起来的政治成长。这些国家的进步和对全球机会的分享代表了一个趋势:人类社会的差距总是会逐渐缩小的,更平等的机会和财富分配可能就是全球化的真谛。
英国过去解决自己的内部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劫掠殖民地的利益来实现。但现在它只能依靠严酷的内部改革了。这样的改革正常情况下改不动,于是苏格兰公投到来了。西方社会或将面临越来越多这样的困境。
公投结果今天将公布,相信不仅英国,整个西方世界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而原本西方是不该走到这一步的。
作为影响美国证券市场和金融的重大关系人,马云本人现在受到美国NSA特别保护。
http://war.163.com/14/0922/14/A6OMCJPC00011MTO.html
阿里巴巴有义务对美国证监会履行公开披露义务(对公众)和非公开披露义务(对情报部门)。因此,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将使得中国国民经济的重大基本信息对外彻底透明化。
1、通过互联网订货大数据采购体系,使得阿里巴巴系统可以取代过去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及现在的发改委,通过采购和选择安排中国企业的产销业务及国民经济。
2、 阿里巴巴几乎掌握所有商家、厂家及购买人的详细经济信息及重要金融端口。包括客户姓名,住址,身份证号,银行卡,水电费编码,购买和销售信息。
3、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壳公司,属于〝可变利益实体〞。所谓〝可变利益实体〞,简单地说,就是一家大陆公司在美国上市时,美国投资者买的其实不是这家大陆实体公司的股票,而是设在开曼群岛上的空壳公司的股票。
【注: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即“VIE结构”,也称为“协议控制”,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司、企业或投资。VIE结构实质是国际共济会金融家为规避主权国家公司管制而发明的一种诡异跨国公司形式。VIE结构在中国是根据所谓“法不禁止即合法”这样的模糊合法性支持的,而同样也有国际私法原则就是规避一国强制性法律规范的行为无效。对VIE结构未来中国应当用对等原则,例如美国是否可让我国企业通过VIE方式控制,而允许美国限制中国投资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例如:华为是否可以用VIE方式无限制地控制某些美国公司?如美不准,我国也应当对等地不准美国对中国这样做!】
http://sbo8com.blog.163.com/blog/static/22921806720148910298959/
阿里巴巴与港交所就前者提出的“合伙人制度”持有不同意见。合伙人制度意味着阿里巴巴可设置“双层股权结构”,从而保证以马云和其他几位高管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但港交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的股权结构违反了香港现行的“一股一票制”,涉嫌侵害小股民权益。
港交所否决了阿里巴巴上市的计划,因为港交所的规则禁止公司合伙人架构,让少数股东掌握公司。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想要保留对公司的掌握,他们所提出的构架在香港显得非比寻常,这种努力也是某种程度上效仿竞争对手如谷歌和Facebook,后两者在公司上市后仍由创始人掌握。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Rothschild,中文叫做罗斯柴尔德。作为欧洲最最老牌的投行,在股票承销上它根本排不上号的,但是这次被委任为六大承销商以外的协调行。说是路演中协调各方的关系(本来就安排每两家投行为一组来分别协调自己招呼来的买方机构),实际上就是送钱(加上排名)给这台老柴油机(这个外号比中文译名简单形象啦),行话就是soft dollar啦。那么为什么呢?老柴油机原来在香港的投行负责人姚允仁(Michael Yao)曾担任罗斯柴尔德驻香港的银行家,现在官拜阿里巴巴负责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资深副总裁,对自己原来的东家慷慨馈赠一下,是很会做人的哦!
虽然阿里巴巴招股书上说排列次序为字母顺序,但是 Citigroup 排在最后的意思就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六家中真正的牵头行其实为瑞信(Credit Suisse)。招股书上的列序为: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阿里巴巴将从IPO融资额中拿出1%,作为这六家投行的基础承销费。他们说,把奖励费(通常在交易完成后支付给牵头行)计算在内后,阿里巴巴IPO承销商拿到的佣金将占融资总额的1%-2%。奖励费的多少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IPO的最终规模,而IPO的最终规模又将取决于阿里巴巴的定价。
http://finance.qq.com/zt2014/focus/alrz.html
19日,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218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最大一笔上市融资,该融资额也令阿里巴巴的上市跻身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农行和工行。但有业内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阿里巴巴接下来仍有望超越工行、农行的上市融资额,成为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一笔IPO。
如果承销商在未来一个月时间内,决定实施“绿鞋期权”,那么融资额最高将达到250亿美元,超过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时221亿美元的融资额。所谓“绿鞋期权”,指上市企业授予其承销商的一项权利,即承销商有权在企业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选择比预定发行规模多发一定比例的股份。
根据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计划发行3.2亿股,其中1.23亿股为新股,1.97亿股为老股东献售,包括雅虎、马云、蔡崇信都是献售股东。
招股说明书中特别指出,承销商有权在上市后30天内,增加发行15%的股票。如果承销商全额执行,则发行总股数将增加4000多万股,达到3.68亿股,按照每股68美元的发行价计算,融资总额将达到250亿美元。
“绿鞋期权”通常是为了帮助上市企业在进入二级市场后,实现平稳过渡、稳定股价波动而存在的一种机制,如果市场状况良好,投资者兴趣高涨,则承销商很可能会执行“绿鞋期权”。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30457.htm
万名阿里员工成千万富翁
软银持有的阿里股权分别来自2000年的2000万美元、2004年的6000万美元,以及2005年增持的1.5亿美元。2007年阿里B2B业务上市,软银的投资回报率近70倍,当时已经非常惊人。而如今,高达350倍的回报率,令孙正义被誉为最疯狂也是最贴心、最理想的投资人。
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生于台湾,住在香港,持有加拿大护照。蔡崇信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学位,曾在香港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在瑞典投资公司银瑞达(Investor AB)担任投资主管。
“当时我觉得马云的想法很好,但我不认为这是惊天动地的创意。他只是把所有公司放上网而已。”蔡崇信回忆说。
15 年后,50 岁的蔡崇信不得不当出头鸟。去年5月,他成为阿里巴巴副主席,是公司里级别最高的非大陆人士。他持有近3% 的阿里巴巴股份。蔡崇信先前担任首席财务官,现在已经升职的他希望扮演好在战略投资方面的新角色。
阿里巴巴将比以往更加需要蔡崇信的智慧,因为如今全球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他说,“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没想过要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马云第一次邀请蔡崇信加盟公司,是在1999年。这已是相当久远的事,马云问蔡崇信,“我只付得起你每月50美金的薪水,你还愿意跟我一起干吗?”
马云向外人如此阐述他们的伙伴关系:“我们是两个很不同的人。我特别的草根,但他却受过专业教育并训练有素,讲究纪律且非常聪明。”
蔡崇信说,他之所以离开律师事务所去追求投资和创业,受启发于一次和高盛银行家们的会谈,那时的他仍就职于苏利文克伦威尔律所。
蔡崇信解释说:我去参加一个会,当时高盛寻求的是离岸合作伙关系。因为税务问题,它必须建立在开曼群岛。
蔡崇信接着说,高盛的银行家们被告知,他们在开曼群岛需要一个能真正进行交易操作的人。这时,“一个站在角落里的年轻人,有点耷拉地靠在椅子上,仿佛在说,‘是啊,我想我就要搬到开曼群岛去开展这交易了。’他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而那时候我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此时首席律师发话了,‘我们需要一个更高层的人参与。’”
蔡感慨了下说,“然而那个人看起来,好像就在说‘我就是合伙人’,可这只是一个27岁的年轻小伙子啊。这件事情给我打击很大。”
当然现在,高盛也会对他抛出橄榄枝,但蔡崇信的部分工作就是对公司上市的形象维护,确保公司文化不被歪曲的谣言所影响。
美国将ISIS赶到叙利亚,然后以打击ISIS为借口推翻巴沙尔政权。美国干掉巴沙尔政权是为了干掉当前伊朗政权,干掉伊朗是为了干掉俄罗斯,俄罗斯背后就是中国。
美国动用了QE终结和盟友阿拉伯的支持,大幅打压原油价格,直接造成俄罗斯的经济危机。美国在APEC前结束了长达6年的QE,自此,美元估计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涨价通道。从历史惯性上说,人民币跟随美元涨价是一个大方向。而美国经济恰恰需要这种跟涨,来缓冲对华贸易格局,加速美国内的经济复苏。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也有好处,可以加速国际化趋势和国内的产业升级。
早在奥巴马的首个任期,白宫就曾向北京提出建立“两国集团”合作关系来解决全球的重大问题,记得当时的北京是婉言拒绝了。随后奥巴马推出了他的“重返亚洲”战略,而中国将此视为美国的遏制战略,也直接相应采取了行动。几年之后的奥巴马,与那时候相比,在美国国内的处境可能更加为难。太平洋TPP谈判之所以毫无进展,就是因为国会拒绝给予奥巴马“快轨谈判授权”。特别是从中期选举的失利上看,后续奥巴马从国会获得快轨谈判授权的可能性只能更低。
而从过去几年中美高层的博弈上来说,在中方角度,未来无论是希拉里·克林顿或者一位共和党人将接任,其国际姿态毫无疑问都可能强势于奥巴马,因此在这位总统的任期末期,正是中国加强影响力的有利时期。
http://war.163.com/14/1118/10/ABAUUK4900014OVF.html
张召忠说,我作为共和国的少将,一个月工资1万6,从没见过金条,而一个公务员家里竟藏这么多金条。
张召忠此次厦门之行,前天(2014-11-16),他忙里偷闲,和友人登上鼓浪屿,漫步小岛。对他来说,鼓浪屿是故地重游。张召忠透露,十年前,他作为海军军官,曾在鼓浪屿疗养。当时,岛上人还不多,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对岛上的路都很熟悉了。前天,他又上了鼓浪屿后,很多路他都认不得了,“岛上人比以前多了。”
http://dajia.qq.com/blog/443926115867183
东亚地区最终难免会形成一种困境:安全困境,越是追求安全,越没有安全感。
有一种经常讨论的观点就是东亚应该参考欧洲一体化的经验走联合自强的道路,但是东亚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欧洲,加上美国也不希望东亚能够横向整合成为一个集团。其实东亚国家普遍接受的强势观念是民族主义,再加上东亚的帝国传统,两者相互叠加,使东亚各国的民族主义外表之下怀着一颗帝国之心。帝国是一种等级秩序,而民族主义则是对帝国的反叛,吊诡的是,两种悖反性的因素共存于东亚地区。帝国既是一种历史记忆,又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未来选择。在民族主义的叙事中,帝国是压迫性的存在,尤其是帝国边缘地区更是如此,为了构筑民族认同或者国家认同,必须寻找一个压迫性的他者,因此,很多东亚国家的爱国主义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基础上,即曾经的受害者,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需要富国强兵。
http://blog.163.com/icy_rainy_day/blog/static/1271687692014111363445212
还有一个在国内还不见有人提起的现实:在中国希望着在钓鱼岛问题上胜利的同时,日本有人更希望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一次失败,大失败才好。因为只有一次失败才能说服选民同意保持用来“保家卫国”的武力是必要的,只有失败才能驱逐上次战败给日本人带来的根深蒂固的非战心理。在一些日本人看来,有史以来日本人就没有在军事冲突中败给过中国,现在只不过加在自卫队身上的限制太多,如果有了一次军事上的失败就正好可以解除这些限制,所以他们对中日之间日益拉宽的军事上的差距并不担心,他们认为真正的日本重新武装只有在一次失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日本把在二战中的失败归于败给美国,而不是败给中国,日本臣服于美国而不臣服于中国。
http://dajia.qq.com/blog/451325061659481
石油的金融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同步进行的,或者说石油的金融属性也是美元成为霸权性货币的支柱。故事还得从1971年说起,那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的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黄金体制”崩溃了。失去黄金约束的美元成为全球信贷的发动机,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信贷驱动的时代,各国对金融市场的限制也慢慢解除了。金融市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体系,不再从属于实体经济。与美元“解放”并行的是石油价格上涨,产油国获得了大量的美元,这些石油美元怎么办呢?这都是真金白银,如果购买美国的资产,那美国岂不是亏大了。
对产油国来说,这么多的美元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只能带来通货膨胀。基辛格和美国的财政部长西蒙为产油国设计了一个方案,沙特承诺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获得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财政部的债券),从而成为美国政府的债权人,与产油国同步崛起的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这些国家也成为美国的债权人。可以说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东亚和中东产油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新分工塑造了最近40年全球经济的格局。美国是信贷发动机也是最终消费品市场,产油国提供能源,东亚提供劳动力和消费品。石油美元的环流是这一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基辛格和西蒙设计的石油美元的环流体系,使中东地区很难真正推进工业化,石油美元使美国政府得到了廉价的资金,强化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产油国本身尚不具备进行工业化的基础和条件,通过石油美元购买工业化的事情倒是经常发生,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就从西方买回来一个工业化,不过很快崩塌。回流到中东的石油美元,要么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要么进入股市,普通人获益较少。
对中东来说,石油美元也并不是什么福音,四十多年来深深地陷入资源诅咒之中,面子工程有很多,但是中东国家并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只是石油美元大循环中的一个中转站而已。石油美元的涌入让中东国家失去了进行工业化的动力。维系石油美元作为世界经济的中介地位也就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利益,萨达姆、内贾德都曾寄希望于欧元可以制衡美元。最近美元指数不断上升,既是油价下跌的一个原因,也使石油欧元变得虚无缥缈。看来,石油美元还将会持续下去,中东地区恐怕短期内无法走出这一陷阱。
http://cul.qq.com/a/20141220/007463.htm
明代的统治者为世人搭建了一座欲望的金字塔,金钱和肉体就是填充其间的块块砖石。这个贯穿整个明朝社会的欲望金字塔,是政治智慧的一种象征。享乐之余,“淫”字确实不失为明代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自古以来,揭竿造反者往往不是那些饿得快死的人,而是吃饱了饭、多余精力没处发泄的屌丝。近代有位伟人说,最具革命造反精神者,并不是穷鬼,而是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的社会闲杂人员。如果逆向思维,想要最大限度消除造反者,莫过于让社会上溢出的多余荷尔蒙有个归宿。淫秽文化与情色产业,自然是其最佳去处。
http://cul.qq.com/a/20141222/020852.htm
什么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很简单,这就是中央权威的衰亡和中央政权的瘫痪。不管是苏联模式、政治背叛、经济衰败、民族矛盾的哪些因素发生作用,在中央政权有效的情况下,苏联都不会解体。而不管是上述哪种因素,它们都不必然导致中央政权瘫痪。换句话说,只要不使这些因素危及权力中央,联盟就不会瓦解。是中央政权瘫痪致使民族独立如脱缰野马,国家对局势失去控制能力,最终使联盟分崩离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苏联解体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这是指苏联不是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只有解体一途。它仍存在选择,仍有保持下去的可能。这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面前,可以有选择,但却会走向不同方向。
对中央政权造成致命打击的是权力斗争,而不是社会模式和意识形态问题,也不是经济衰退和民族矛盾。具体说,是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最沉重地打击了联盟中央。为了夺取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叶利钦不惜釜底抽薪,把戈尔巴乔夫所依赖的联盟中央架空。在苏联解体中,俄罗斯扮演了冲锋陷阵的角色。作为主体民族,俄罗斯自我放逐,要求独立,它不是把那些想离开苏联的共和国拉回来,而是鼓励它们跑得更远,并视它们为经济负担,把它们弃如敝屣。主体民族要独立,这在世界历史上也少见,不能不说是苏联解体的一大奇观,也是苏联解体不同于一般国家分裂的重要特点。
戈尔巴乔夫治国无方,在操作层面犯有一系列错误,这也是中央权力衰落的关键因素。在苏联,党是国家垂直权力体系的中枢。戈尔巴乔夫为避免党内官僚体系对改革的抵制,尝试绕开党的体系以行政体系代之,但党的体系失效后,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垂直行政体系。中央权威荡然无存,地方群起分庭抗礼,最后尾大不掉。戈尔巴乔夫有许多拯救联盟的机会,即使是在联盟存在的最后半年,机会依然存在,但戈尔巴乔夫的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使他不能做出决断。
有必要指出,许多分析把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改革失败混为一谈,在三个概念之中随意游走。这三者无疑有密切联系,但却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混淆和相互代替。改革失败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但不等于是联盟的末日。苏共垮台虽会使苏联在形式上消亡,但不等于统一国家的崩坍。如果继任的新政权足够强大,仍可能以新的形式保持国家统一。就如上文所说的,苏联自身就是在俄罗斯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
http://news.qq.com/a/20141228/002775.htm
近日,尼加拉瓜政府宣布,全长达276公里的大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将耗资500亿美元,预定2019年竣工,2020年投入使用。在此过程中,中国富商王靖组建不久的HKND集团将独家规划、设计、建设,并拥有最多达100年的经营权。
作为“第二条巴拿马运河”,它的出现将无疑会实质性地改写中美洲的地缘经济和政治环境。尼加拉瓜运河设计的最大通行吨位达到了40万吨。巴拿马运河也在扩建,完成后有望通过10万吨以上的巨轮。